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重慶市財政局
關于印發2019年優勢特色產業智能化水平提升試驗示范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農業農村委、財政局,萬盛經開區農林局、財政局,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中辦發〔2019〕31號)和《重慶市改進市級財政支農資金投入使用方式實施方案》(渝府辦發〔2019〕43號)等相關文件精神,經研究,決定支持開展優勢特色產業智能化水平提升試驗示范工作。為規范項目實施,確保政策落到實處,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現提出如下申報要求:
一、總體思路
以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為現代農業賦能為抓手,加快農業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進程,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促進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各區縣要創新工作思路,轉變發展方式,充分發揮網絡、數據、技術和知識等新要素的作用,不斷催生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一)堅持創建驅動。積極推動智慧農業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加快智慧農業標準規范制定,規范產業數據收集和AI數據模型打造,做好優勢特色產業智能化新技術研發、引進、改造、組裝、熟化和推廣。
(二)強化試點示范。圍繞制約農業產業發展瓶頸問題,以產業鏈關鍵環節改造提升為重點,優先選擇基礎較好的地區、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積極開展試點示范,推動智慧農業以點帶面逐步發展。
(三)規范項目管理。采取主體申報、考核驗收(縣級驗收、市里抽查)和競爭淘汰三大機制,擇優遴選項目,加強過程管理和監督考核,探索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確保項目公開公平公正,打造政府拿得出、部門打得響、農民信得過的精品工程,引領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帶動提升我市智慧農業發展水平。
二、目標任務及內容
通過實施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和服務在線化四大行動,圍繞制約農業產業發展瓶頸問題,以產業鏈關鍵環節改造提升為重點,堅持研究開發、集成示范、推廣應用相結合,大力推廣智慧農業新技術新裝備,積極探索山地特色智慧 農業應用模式,促進農業生產轉型升級。
(一)開展產業鏈關鍵環節智能化建設。圍繞糧豬菜保供產業和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開展智慧農業技術攻關和智能化先行試點,促進智慧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管理、加工流通、市場銷售、安全追溯4個關鍵環節融合應用。制定一批智慧農業應用標準規范,研發一批低成本、實效好的智慧農業技術,推廣一批農業智能化關鍵技術和成套設備,規范一批產業數據采集方式,構建一批生產管理AI數據模型,建設一批智慧農業生產示范基地,推廣一批節本增效山地特色智慧農業應用模式,試點建成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探索出可復制的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改造模式。
(二)提振農產品網銷能力和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農產品網銷農產品分等分級、加工包裝、冷鏈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產品標準化、電商化改造能力。培育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主體,推動優質農產品精準對接市級農產品電商資源平臺,實施農產品產品、品牌、服務信息化改造,推動形成我市農產品電商大數據。建設和優化區域電商倉儲物流分撥中心,提高區域農村電商物流集約化、規?;?、智慧化水平,提升農產品電商配送能力。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和投入品監管,推動農產品生產、流通過程數據自動化、智能化采集,應用區塊鏈技術使追溯數據上鏈,提升監管農產品全鏈條、全流程、全領域質量安全能力。
(三)打造農業特色“互聯網”示范小鎮。圍繞農業特色產業和環境因素,結合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一村一品”示范鄉鎮建設,通過信息進村入戶將現代信息技術充分融合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建設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征和社區功能的農業特色“互聯網”示范小鎮。推動智慧農業與互聯網、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入融合,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四)總體目標與考核指標
1﹒總體目標。打造一批智慧農業產業園和全產業鏈智能化示范基地,提振農產品網銷能力和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水平,促進“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進程,實現優勢特色產業智能化水平提升,促進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
2﹒考核指標。產業鏈關鍵環節智能化建設實現智慧農業新技術、新裝備和應用模式落地,且具備復制推廣作用;農產品網銷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行業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互聯網”示范小鎮需具備示范效應。
三、申報條件及資金使用方向
(一)申報主體
全市范圍內開展糧豬菜保供產業和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生產經營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及社會化服務組織。
(二)申報條件
1.農業生產條件相對較好,有較好的農業生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基礎條件。
2.申報主體積極性高、信譽度強,具有可復制示范性。
3.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財務管理規范。
(三)建設期限
項目建設周期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
(四)補助資金使用方向及額度
優勢特色產業智能化水平試驗示范項目建設補助資金,主要用于項目貸款貼息、擔保貼費、設施設備購置等,根據產業規模大小、關鍵環節實施難易程度等實際情況,每個示范項目建設補助控制在50—100萬元之間。
對于具有相對固定性、連續性的示范項目,可同步編制期限不超過3年的實施方案,將總體績效目標在三年內統籌設定,并明確分年進度安排,做到銜接有序、切實可行。
四、申報數量
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實施主體實施優勢特色產業智能化水平提升試驗示范項目。實施主體可根據上述要求和自身條件,因地制宜申報項目,每個區縣限申報一個(格式見附件1、2)。
五、申報程序
農業主管部門要按照《重慶市農業產業發展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渝財農〔2018〕145號)要求采取公開競爭申報等規范程序確定補助對象、編制實施方案并及時上報市農業農村委。市農業農村委將組織專家對申報項目實施方案進行評審和篩選,排出優先序,確定2019年度實施項目并發布入圍通知。
相關區縣(自治縣)農業農村和財政部門、單位按申報指南要求編制實施方案,于2019年8月15日前將申報文件、實施方案和申報匯總表的電子件和紙質件報市農業農村委。
六、有關要求
1.各區縣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按照申報指南要求,積極組織和指導符合條件、成長性好、輻射范圍大、服務能力強的主體開展申報。項目申報必須實事求是,嚴禁虛報建設內容,騙取、套取財政資金,項目審批后不得擅自更改建設業主、建設地點和建設內容,確有正當理由調整,應按原程序備案審核無異后方可調整。
2.項目批復后,申報主體要按照項目實施方案,嚴格建設管理和財務管理,保證建設質量。
3.項目建設完成后由區縣農業主管部門、相關單位對項目進行驗收和績效評價,按規定及時撥付項目資金,并向市農業農村委和市財政局報備項目總結和績效自評報告。市農業農村委將適時指定第三方服務組織進行核查,對核查不合格的項目,將按有關規定扣減市級補助資金直至追回全部補助資金。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下一年度分配相關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4.各區縣要主動作為,拓寬智慧農業發展資金投入渠道,尤其在農村金融撬動上有新舉措,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帶動社會資金投入,扎實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5.聯系人:市農業農村委信息化處:萬俊新,聯系電話:89133213,計財處:劉弘博,聯系電話:89133274;市財政局農業處:瞿波,聯系電話:67575326。
附件:1.2019年____項目實施方案
2.2019年優勢特色產業智能化水平提升試驗示范項目申報匯總表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重慶市財政局
2019年7月22日